科別:生物
組別:國小組
作品名稱:黑棘蟻的戰爭與和平—黑棘蟻的築巢、領域行為之研究
關鍵詞:黑棘蟻、築巢、共生蛾
編號:
黑棘蟻的戰爭與和平—黑棘蟻的築巢、領域行為之研究
壹、摘要
在調查中,發現中興新村62個黑棘蟻蟻巢,分析發現黑棘蟻喜歡在有陽光與水的環境,若要尋找黑棘蟻巢,離水源不超過11.2公尺、高度不超過4.3公尺的位置,特別喜愛在公園的綠籬如金露花、七里香、矮仙丹等及無水水管築巢。
在實驗中,我們發現黑棘蟻築巢,最喜愛選擇逆光、逆風、近水的方位,且高度150cm以下是位置。黑棘蟻的領域行為,對異族雖然強悍,但對於同種不同巢的黑棘蟻,卻有者無比的寬容,在經過六個地區8次的對戰實驗中,發現在2.3km內不同巢則不會爭鬥可以和平共存。而8.7公里外不同巢的黑棘蟻雖有短暫的戰鬥,但最後在蟻后被殺害後,兩巢會融合為同一族群共組新共和國。
在研究中,意外發現黑棘蟻的「共生蛾」,此種共生小蛾是在七里香、楓香的蟻巢發現,會在蟻巢內化蛹結繭,蛾蟻間的共生模式則有待進一步研究。
貳、研究動機
學校欄杆上經常可以觀察到黑棘蟻四處遊走,偶然發現牠們竟然是築巢在鐵管內,這引起我們的好奇心,於是我們小組決定先調查中興新村地區的黑棘蟻巢,在分析研究築巢取向後,再來探究我們最感興趣的,就是牠們在不同巢的群落間的戰爭與和平。
參、研究目的
一、研究黑棘蟻在中興新村的蟻巢的分布情形及巢體環境間的關係。
二、研究黑棘蟻的築巢取向—巢位高度、逆光性、逆風性。
三、研究黑棘蟻的築巢取向—近水性。
四、研究黑棘蟻與不同群落間的戰爭與和平。
五、研究黑棘蟻與蟻巢內共生蛾的行為觀察。
肆、研究設備及器材
1.黑棘蟻分布情形—數位相機、紀錄表、卷尺、指南針、植物圖鑑
2.黑棘蟻的築巢取向—螞蟻防逃劑、透明水管、膠帶、紅色玻璃紙、置物箱、
釘子、竹竿、底座、蟻巢、剪刀果凍、
3.黑棘蟻的戰爭與和平—蟻巢、剪刀、壓克力顏料、螞蟻防逃劑、透明水管、
黑色厚紙板、膠帶
4.黑棘蟻巢內的共生蝶蛾—蟻巢、剪刀、飼養箱
伍、研究過程(方法)與結果
一、研究黑棘蟻在中興新村的蟻巢的分布情形及巢體環境間的關係。
研究過程
1.利用寒假小組成員調查中興新村的幾大區域,如圖一:
2.紀錄所發現蟻巢的巢高、水源距離、築巢支撐物、巢長、巢寬。
研究結果
1.
中興新村的黑棘蟻蟻巢分布相當不平均。
表1 中興新村5區的黑棘蟻蟻巢分佈調查情形
|
A.國史館臺
灣文獻館 |
B.親情
公園 |
C.虎山
農場 |
D.常春
公園 |
E.光華兒
童樂園 |
合計 |
巢數 |
47 |
15 |
0 |
0 |
0 |
62 |
2.
紀錄所發現蟻巢的巢高、水源距離、築巢支撐物
表2
黑棘蟻巢觀察量測紀錄 (編號A:
文獻館 B: 親情公園) |
編號 |
巢高 |
巢長 |
巢寬 |
築巢支撐物 |
水源距離 |
A01 |
135cm |
11cm |
3cm |
金龍{雕像} |
670cm |
A02 |
86cm |
20cm |
10cm |
矮仙丹 |
263cm |
A03 |
12cm |
18cm |
9cm |
韓國草 |
319cm |
A04 |
23cm |
16cm |
13cm |
矮仙丹 |
534cm |
A05 |
45cm |
16cm |
10cm |
金露花 |
292cm |
A06 |
46cm |
20cm |
16cm |
金露花 |
133cm |
A07 |
35cm |
14cm |
12cm |
金露花 |
260cm |
A08 |
0cm |
45cm |
1.5cm |
水管 |
262cm |
A09 |
194cm |
15cm |
9cm |
楓香 |
270cm |
A10 |
296cm |
10cm |
9cm |
櫸木 |
261cm |
A11 |
280cm |
17cm |
3cm |
櫸木 |
43cm |
A12 |
137cm |
10cm |
5cm |
欖仁 |
140cm |
A13 |
30cm |
10cm |
30cm |
酒壺{水池圍欄} |
10cm |
A14 |
276cm |
20cm |
5cm |
落羽松 |
305cm |
A15 |
423cm |
x太高 |
x太高 |
櫸木 |
300cm |
A16 |
253cm |
25cm |
8cm |
櫸木 |
438cm |
A17 |
46cm |
24cm |
10cm |
鬼針草 |
205cm |
A18 |
320cm |
26cm |
9cm |
桃花心木 |
30cm |
A19 |
52cm |
5cm |
3cm |
金露花 |
86cm |
A20 |
24cm |
24cm |
3cm |
水管 |
750cm |
A21 |
31cm |
31cm |
3cm |
水管 |
750cm |
A22 |
60cm |
6cm |
4cm |
金露花 |
160cm |
A23 |
27cm |
6cm |
4cm |
金露花 |
110cm |
A24 |
63cm |
4cm |
4cm |
金露花 |
220cm |
A25 |
50cm |
5cm |
3cm |
金露花 |
210cm |
A26 |
32cm |
32cm |
3cm |
水管 |
165cm |
A27 |
27cm |
27cm |
3cm |
水管 |
140cm |
A28 |
25cm |
2500cm |
3cm |
水管 |
490cm |
A29 |
43cm |
43cm |
3cm |
水管 |
490cm |
A30 |
60cm |
7cm |
4cm |
七里香 |
230cm |
A31 |
56cm |
7cm |
4cm |
金露花 |
600cm |
A32 |
30cm |
18cm |
2cm |
金露花 |
360cm |
A33 |
40cm |
10cm |
6cm |
金露花 |
220cm |
A34 |
55cm |
14cm |
4cm |
金露花 |
220cm |
A35 |
64cm |
11cm |
6cm |
金露花 |
220cm |
A36 |
35cm |
10cm |
2cm |
金露花 |
130cm |
A37 |
42cm |
7cm |
3cm |
金露花 |
130cm |
A38 |
56cm |
10cm |
3cm |
金露花 |
110cm |
A39 |
63cm |
16cm |
10cm |
金露花 |
340cm |
A40 |
4cm |
地大 |
10cm |
水管 |
760cm |
A41 |
49cm |
33cm |
10cm |
水管 |
260cm |
A42 |
49cm |
33cm |
10cm |
水管 |
260cm |
A43 |
49cm |
33cm |
10cm |
水管 |
260cm |
A44 |
40cm |
10cm |
6cm |
矮仙丹 |
260cm |
A45 |
76cm |
90cm |
6cm |
竹管 |
260cm |
A46 |
8cm |
1cm |
8cm |
磚塊 |
7cm |
A47 |
76cm |
8cm |
5cm |
金露花 |
100cm |
B01 |
186cm |
8cm |
10cm |
七里香 |
294cm |
B02 |
186cm |
9cm |
11cm |
七里香 |
600cm |
B03 |
114cm |
6cm |
3cm |
七里香 |
600cm |
B04 |
77cm |
8cm |
3cm |
七里香 |
600cm |
B05 |
96cm |
15cm |
9cm |
七里香 |
1120cm |
B06 |
90cm |
33cm |
6cm |
角鐵柱 |
432cm |
B07 |
90cm |
60cm |
5cm |
角鐵柱 |
732cm |
B08 |
10cm |
14cm |
1cm |
菩提樹 |
無固定水源 |
B09 |
175cm |
30cm |
7cm |
榕樹 |
無固定水源 |
B10 |
193cm |
10cm |
4cm |
榕樹 |
無明顯水源 |
B11 |
410cm |
10cm |
8cm |
榕樹 |
無明顯水源 |
B12 |
430cm |
25cm |
13cm |
榕樹 |
430cm |
B13 |
1cm |
12cm |
5cm |
菩提樹 |
1070cm |
B14 |
430cm |
15cm |
7cm |
榕樹 |
480cm |
B15 |
1cm |
6cm |
5cm |
黃金榕 |
220cm |
a.黑棘蟻巢高0cm~430cm;
表3 統計築巢高度以30cm為間隔的蟻巢數量
築巢高度 |
0
~
30 |
31
~
60 |
61
~
90 |
91
~
120 |
121
~
150 |
151
~
180 |
181
~
210 |
211
~
240 |
241
~
270 |
271
~
300 |
301
~
330 |
331
~
390 |
391
~
420 |
421
~
450 |
巢數 |
14 |
21 |
9 |
2 |
2 |
1 |
4 |
0 |
1 |
3 |
1 |
0 |
1 |
1 |
b.距離水源7cm~1120cm
表4
統計巢與水源距離以200cm為間隔的蟻巢數量
水源距離(cm) |
1
~
200 |
201
~
400 |
401
~
600 |
601
~
800 |
801
~
1000 |
1001
~
1200 |
巢數 |
15 |
25 |
11 |
4 |
0 |
2 |
c.築巢與植物的關係
表5
黑棘蟻的築巢數量與植物關係
類別 |
喬木 |
灌木 |
草叢 |
人工物 |
巢數 |
15 |
28 |
2 |
17 |
|
榕樹 |
5 |
金露花 |
18 |
韓國草 |
1 |
水管 |
11 |
櫸木 |
4 |
七里香 |
6 |
鬼針草 |
1 |
角鐵柱 |
2 |
菩提樹 |
2 |
矮仙丹 |
3 |
|
|
金龍雕像 |
1 |
落羽松 |
1 |
黃金榕 |
1 |
|
|
酒壺 |
1 |
桃花心木 |
1 |
|
|
|
|
磚塊 |
1 |
欖仁 |
1 |
|
|
|
|
竹管 |
1 |
楓香 |
1 |
|
|
|
|
|
|
|
巢高23~186
cm |
|
巢高0~135cm |
二、研究黑棘蟻的築巢取向—巢位高度、逆光性、逆風性。
研究過程
1.架設5公尺長竹竿,以包裹紅色玻璃紙之透明塑膠管,以每管間隔30cm,面壁逆風、面光順風,依序間次排列而上,再將黑棘蟻群落放置於底座,每天觀察其築巢情形。
a.第一階段:先實驗到第1~8個蟻巢。
b.第二階段:再實驗到第1~15個蟻巢。
研究結果
1.
黑棘蟻巢高經過99.3.19~99.4.13的10次觀察。
a.第一階段:先實驗到第1~8個蟻巢,共計觀察六次。
◎奇數巢蟻量>偶數巢蟻量à最後一次觀察時,面壁逆風的蟻巢,黑棘蟻群聚已是面光順風的15倍多的數量。
◎以奇數蟻巢而言,巢高為30、150cm有較多的黑棘蟻聚集。
表6
第一階段巢高實驗中各巢高度的黑棘蟻數量表
|
|
99.3.19. |
99.3.20 |
99.3.22 |
99.3.23 |
99.3.24 |
99.3.25 |
合計
蟻次 |
99.3.18
;15:00開始 |
工蟻 |
工蟻 |
工蟻 |
工蟻 |
工蟻 |
工蟻 |
|
第1巢30cm高 |
340 |
256 |
192 |
304 |
345 |
183 |
1620 |
|
第2巢60cm高 |
13 |
87 |
2 |
3 |
2 |
0 |
107 |
|
第3巢90cm高 |
71 |
132 |
153 |
172 |
54 |
54 |
636 |
|
第4巢120cm高 |
1 |
3 |
0 |
0 |
3 |
0 |
7 |
|
第5巢150cm高 |
62 |
249 |
112 |
132 |
242 |
453 |
1250 |
|
第6巢180cm高 |
14 |
89 |
119 |
158 |
120 |
54 |
554 |
|
第7巢210cm高 |
32 |
154 |
124 |
214 |
138 |
144 |
806 |
|
第8巢240cm高 |
53 |
196 |
8 |
1 |
3 |
1 |
262 |
|
奇數蟻量 |
505 |
791 |
581 |
822 |
779 |
834 |
4312 |
|
偶數蟻量 |
81 |
375 |
129 |
162 |
128 |
55 |
930 |
|
總蟻量 |
586 |
1166 |
710 |
984 |
907 |
889 |
5242 |
|
|
|
|
|
|
|
|
|
|
b.第二階段:再實驗到第1~15個蟻巢,共計觀察四次。
◎巢高211~420cm間皆無築巢現象,
◎奇數巢蟻量>偶數巢蟻量
◎最後一次觀察,巢5、15皆有蟻后、幼蟲、蛹
、雄蟻、工蟻,已形成完整的蟻族。巢5高度150cm、巢15高450cm。
表6
第二階段巢高實驗中各巢高度的黑棘蟻數量表
|
99.3.31 |
99.04.07 |
99.04.13 |
99.04.14 |
99.3.30
;12:40開始 |
工蟻 |
工蟻 |
工蟻 |
拆巢 |
|
第1巢30cm高 |
0 |
0 |
5 |
6 |
|
第2巢60cm高 |
0 |
2 |
11 |
2 |
|
第3巢90cm高 |
0 |
123 |
73 |
0 |
|
第4巢120cm高 |
0 |
0 |
1 |
2 |
|
第5巢150cm高 |
0 |
85 |
127 |
工蟻215
蟻后6幼蟲6蛹
48 雄蟻1合計276 |
|
第6巢180cm高 |
0 |
17 |
28 |
工蟻35
蟻后1幼蟲0蛹
0 雄蟻12合計48 |
|
第7巢210cm高 |
0 |
4 |
18 |
51 |
|
第8巢240cm高 |
0 |
0 |
0 |
0 |
|
第9巢270cm高 |
0 |
0 |
0 |
0 |
|
第10巢300cm高 |
0 |
0 |
0 |
0 |
|
第11巢330cm高 |
0 |
0 |
0 |
0 |
|
第12巢360cm高 |
0 |
0 |
0 |
0 |
|
第13巢390cm高 |
0 |
0 |
0 |
0 |
|
第14巢420cm高 |
0 |
0 |
0 |
0 |
|
第15巢450cm高 |
157 |
181 |
175 |
工蟻242蟻后3幼蟲4
蛹 8雄蟻2合計259 |
三、研究黑棘蟻的築巢取向—近水性。
研究過程
1.
將一個透明水管加黑色紙筒罩住,放置於置物箱內為A組;將另一個透明水管加黑色紙筒罩住,放置於置物箱內,並於箱內放置3盆沾水衛生紙為B組。分別以1m長的透明水管聯通被拆解的黑棘蟻巢,再觀察黑棘蟻的築巢與水源的關係。
2.
自99.03.18早上9:20開始實驗:
研究結果
1.
第2~4次觀察,發現黑棘蟻逐漸都往有水的蟻巢內進駐。
2.
特別發現,蟻后是由工蟻搬運入新巢。
表7
黑棘蟻近水移巢蟻量統計表
|
職蟻 |
有水 |
無水 |
第1次
99.03.19
15:10 |
工蟻 |
15 |
36 |
雄蟻 |
1 |
4 |
蟻后 |
0 |
0 |
總蟻量 |
16 |
40 |
第2次
99.03.22
12:30 |
工蟻 |
34 |
0 |
雄蟻 |
5 |
0 |
蟻后 |
0 |
0 |
總蟻量 |
39 |
0 |
第3次
99.03.22
09:00 |
工蟻 |
53 |
0 |
雄蟻 |
3 |
0 |
蟻后 |
1 |
0 |
總蟻量 |
57 |
0 |
第4次
99.03.24
09:00 |
工蟻 |
66 |
0 |
雄蟻 |
7 |
0 |
蟻后 |
1 |
0 |
總蟻量 |
74 |
0 |
四、研究黑棘蟻與不同群落間的戰爭與和平。
研究過程
1.
摘取南投縣中興新村(文獻會、光復國小、親情公園)、南投縣中寮國小(永平村)、草屯鎮木瓜園、台中縣霧峰鄉(921地震教育園區)等6地的黑棘蟻巢。
1.
游擊戰à放入有標記的20隻黑棘蟻進入異巢領域,觀察不同巢間的黑棘蟻是否會開打互咬。
1.
傾巢戰à將兩個不同透明巢,以管口相接,觀察不同巢間的黑棘蟻是否會開打互咬,並於第2天觀察是否有移巢的情形。
研究結果
1.
同一地的不同蟻巢,皆和平相處,沒有任何爭鬥的情形,甚至在不同蟻巢內出入自由。
2.
游擊戰à有標記的黑棘蟻,進入不同地區的蟻巢,剛開始有零星兩兩以大顎互咬的爭鬥,偶有1.2隻被2~5隻圍勦拉扯的情形,但大部分是四處遊走和平相處。過了第2天以後就完全沒有爭鬥,甚至已加入異巢協助搬運蟻屍。
3.
傾巢戰à
?利用採集地址,在地圖網站上查詢經緯度
表8
採集地點經緯度表
|
地點 |
地址 |
經緯度 |
1 |
文獻會 |
南投市光明一路252號
|
經度: 120°42'03"
( 120.7010)
緯度: 23°56'13"
( 23.9369) |
2 |
光復國小
|
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67號 |
經度: 120°42'07"
( 120.7020)
緯度: 23°56'30"
( 23.9418) |
3 |
親情公園 |
南投市中正路2號
|
經度: 120°41'10"
( 120.6862)
緯度: 23°57'21"
( 23.9560) |
4 |
中寮國小 |
南投縣中寮國小對面民宅 |
經度: 120°46'51"
( 120.7809)
緯度: 23°54'30"
( 23.9084) |
5 |
草屯鎮木瓜園 |
南投縣草屯鎮草溪路富貴巷 |
經度: 120°40'19"
( 120.6720)
緯度: 23°57'29"
( 23.9582) |
6 |
921地震博物館 |
台中縣霧峰鄉坑口村中正路46號 |
經度: 120°40'19"
( 120.6720)
緯度: 23°57'29"
( 23.9582) |
?再利用網站,輸入經緯度換算出兩地的直線距離(下表右上),並記錄兩巢間的傾巢戰的結果(下表左下)。
◎組對戰:指兩巢的黑棘蟻會有兩兩互咬、有圍勦一隻的情形
◎未對戰:指兩巢的黑棘蟻沒有兩兩互咬的情形
◎移巢:指一巢的黑棘蟻移往另一巢群聚在一起
◎未移巢:指兩巢的黑棘蟻各自堅守自己的巢
表9
傾巢戰實驗—對戰兩巢的直線距離及對戰結果
km |
文獻會 |
光復
國小 |
親情
公園 |
中寮
國小 |
草屯鎮木瓜園 |
921地震園區 |
文獻會
|
|
0.5549 |
2.6054 |
8.7274 |
3.7851 |
11.8701 |
光復國小
|
|
|
2.2544 |
8.8476 |
3.5564 |
11.3278 |
親情公園 |
未對戰
平手
未移巢 |
|
|
10.9965 |
1.4652 |
9.8166 |
中寮國小 |
未對戰
文獻win
移巢文獻 |
23組對戰光復win移巢光復 |
12組對戰親情win移巢親情 |
|
12.3898 |
17.2319 |
草屯鎮木瓜園 |
|
|
未對戰
平手
未移巢 |
|
|
9.8623 |
921地震園區 |
未對戰
文獻win
移巢文獻 |
|
7組對戰
親情win
移巢親情 |
12組對戰921win
移巢921 |
|
|
?統計出:對戰且移巢à4對巢,距離皆>8.876公里
未對戰但移巢à2對巢,距離皆>8.7274公里
未對戰且未移巢à2對巢,距離皆<2.6054公里
表10
傾巢戰實驗—對戰結虢與兩蟻巢距離分析
|
兩蟻巢距離 |
對戰
移巢 |
8.8476 |
9.8166 |
10.9965 |
17.2319 |
未對戰
移巢 |
8.7274 |
11.8701 |
|
|
未對戰
未移巢 |
1.4652 |
2.6054 |
|
|
?
有對戰的且移巢時,我們發現有很慘烈的狀況是,雖未見工蟻的大量死亡,但卻發現有共有5隻蟻后被截肢死亡的情形。
五、研究黑棘蟻與蟻巢內共生蛾的行為觀察。
研究過程
1.在拆解蟻巢的過程中,將巢内的結構物,抽絲剝繭,觀察蟻巢的構成物質與生物相。
研究結果
1.共生蛾的意外發現:在中興新村的親情公園於七里香的蟻巢、文獻會於楓香上的蟻巢結構內,在褐色薄膜上會有橢圓形的突起物,經拆開後,不僅發現有蛾的幼蟲於其內,還有蛹及羽化後的蛹殼,而有一個蛹經數天的等待終於羽化了,長約0.8cm的小蛾,我們將活體檢送農委會特有生物中心鑑定,希望能夠找出牠是何種類。
2.為進一步證實兩者是共生關係,將該蛾幼蟲置於蟻巢上或直接懸晃在工蟻面
前,皆不會讓工蟻攻擊(侯修煒先生的建議)。因此證實該蛾種與黑棘蟻應
有共生的關係。
陸、討論
一、黑棘蟻在中興新村的蟻巢的分布不平均,我們發現黑棘蟻較喜愛
1.森林邊緣喬木築巢:陽光能照得到的森林邊緣地帶的喬木築巢,而且是在
喬木的葉片間築巢,若是一大片濃密幽暗的森林內,則很難找到黑棘蟻
巢。
2.草地綠籬築巢:充滿陽光的公園草地又有充份的水源灌溉,其間的低矮的
灌木綠籬如金露花、七里香、矮仙丹等,很容易找到黑棘蟻巢。
3.塑膠水管築巢:黑棘蟻很聰明特別喜歡在陽光充足的廢棄水管或通風塑膠管內築巢,因為在水管築巢只要把出口端密封即完成築巢工作。
二、黑棘蟻築巢的高度在0cm~430cm之間,在自然環境下很難找到更高的黑棘蟻
巢。
三、黑棘蟻經常行走的路線是樹枝、石頭與土壤接觸的邊緣、鐵絲、水管、水泥
牆等較明顯且陽光不受遮蔽的路線。尤其與水相近的水溝牆面上,經常是蟻
軍行走的必經路線,而我們也發現黑棘蟻的蟻巢與水源距離在7cm~1120cm之
間。
四、經實驗得知,黑棘蟻巢位高度則特別喜歡在150cm以下約66.4%聚集築巢,與
野外觀察80%的蟻巢在150cm以下相符。有可能是較高的地方,與水源及食物
來源都較遠的關係,因此,在巢位高於地面的安全狀況下,喜歡在150cm以下
的適當位置築巢。
六、根據研究三,經過四次的實驗,有水源的蟻巢有75.6%的黑棘蟻會進駐,與研究一的野外觀察蟻巢離水源4公尺以內佔70.2%,互相呼應,因此我們判斷水對黑棘蟻的築巢位置有密不可分的影響。而在我們的飼養觀察也發現,黑棘蟻飼養時,若不供應水源,將在第三天後開始陸續有蟻群死亡,先是大量的雄蟻,接者又有工蟻的大量死亡,而有趣的是都會堆疊在飼養箱的角落形成蟻塚。
表14 黑棘蟻實驗、野外觀察與水源關係分析表
實驗觀察 |
水源 |
有水 |
無水 |
野外觀察 |
水源距離 |
400 |
800 |
1200 |
蟻量 |
186 |
40 |
巢數 |
40 |
15 |
2 |
百分比 |
75.6% |
16.3% |
百分比 |
70.2% |
26.3% |
3.5% |
七、黑棘蟻真是有容乃大,根據研究四,我們發現
愛好和平à不僅是在同一地點採集的不同蟻巢的黑棘蟻不會互相攻擊,甚至對鄰近地區2.6公里內的蟻巢的黑棘蟻也不會互相攻擊,巢與巢間可以和平共存。
民族溶爐à至於距離8.7公里以上的遠距蟻巢,有些也未對戰,即使有對戰也只有持續數天的即結束,而且對戰的工蟻皆未死亡。反倒是發現5隻蟻后有
被肢解的現象,最後兩巢會溶合為一巢形成更大的群落。
表15
黑棘蟻傾巢戰移巢與兩巢距離分析表
對戰後的情形 |
移巢 |
未移巢 |
兩巢最近距離(km) |
8.7274 |
0 |
兩巢最遠距離(km) |
17.2319 |
2.6054 |
八、研究五的意外發現,最令小組成員振奮,因為黑棘蟻一直以來是被認為領域性非長強悍的族群,黑棘蟻蟻巢內的共生蛾發現,有可能是臺灣的第一次,希望鑑定的結果趕快出爐,我們就可以進一步去探究兩者間的互動關係了。
柒、結論
一、熱愛陽光與水的黑棘蟻
若要尋找黑棘蟻巢,第一要離水源不超過11.2公尺的、第二要有陽光充份照射的地方且高度不超過4.3公尺,第三天然物則找綠籬如金露花、七里香、矮仙丹等,第四人工物則找水管。
二、築巢看風水的黑棘蟻經實驗得知逆光、逆風、近水的方位,且高度150cm以下是黑棘蟻最喜愛築巢選擇。
二、熱愛和平的黑棘蟻共和國
◎同一地區不同巢的黑棘蟻不愛戰爭。甚至個別離巢者,在短暫的比武大會後,會加入對方的工作行列。
◎不同地區不同巢的黑棘蟻熱愛和平,在斬殺了另一巢蟻后後,工蟻會融合在同一巢內繼續為擴大黑棘蟻的群落而努力。
三、蛾蟻共生的黑棘蟻
共生小蛾是在七里香、楓香的蟻巢發現,所以未來可以繼續瞭解兩者是否為寄主植物,及蛾蟻間的共生模式。
捌、參考資料
一、一后多夫否?黑棘蟻(Polyrhachis
dives)聚落生殖策略之研究,陳盈秀。臺灣
2004年國際科學展覽會。
二、Bert
Holldobler霍德伯勒
威爾森,1999。螞蟻
螞蟻 ,遠流出版社。
三、螞蟻的家
http://ant-home.idv.tw/
http://city.udn.com/3495
-----------------------------------------------分隔線---------------------------------------------
礙於網頁固定格式的關係,無法完全與原作之作品內容之排版方式完全相同,
在此再次感謝南投縣 光復國小
曾淵郁老師熱情提供螞蟻的家如此精彩的內容,不但豐富螞蟻的家也讓更多人ㄧ個大飽眼福以及作為參考的作品!!在次謝謝您無私的奉獻!!謝謝您!
對於所發表內容歡迎大家良性探討或顛覆,如發表知內容有錯誤還請不吝多多給予指教!
-----------------------------------------------分隔線---------------------------------------------
•有興趣討論【本篇文章】的朋友們可以mail給我們【與我們聯絡】
螞蟻的家→http://www.ant-home.idv.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