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必須先說明:這一篇的主題與螞蟻的家所專長的螞蟻養殖、生態、行為........等等生態相關的部份有很大的差異,嚴格講起來.........這
比較是屬於學術界的專業, 只不過........從我國小三年級開始就一直對這個話題十分感興趣!
當年還因此做過些許實驗,只不過當時的小小實驗到了今時今日才又得以從中獲得一些領悟,
並且以實驗的實際狀況與我個人的推論陳述出來在此一同分享給大家参考 ( 這實驗真的很費時 )。而本篇論述僅以土法煉鋼的實驗與推論為主,非常歡迎對此主題有興趣的蟻友、學術界的朋友、瞭解可能是真相的人們能夠一同提出您寶貴的看法及意見,以下我們就直接進入主題。
關於螞蟻的呼吸簡單的說 " 螞蟻是沒有肺臟的 ",那麼螞蟻究竟要如何呼吸呢?根據坊間書籍與學術界
人士的說法大
概如下:
1.
螞蟻的呼吸是仰賴外界空氣的氧分子以 "滲透" 的方式使螞蟻獲得
氧氣,而氧氣則是藉由螞蟻體表滲透進入螞蟻體內。
2.一樣是透過 "滲透"
的方式,但是螞蟻必須仰賴足夠的風或氣流帶
動氧氣才能夠容易被螞蟻吸收,因此........若是沒有氣流或是風不
夠大螞蟻將會無法獲得氧氣而死亡。
~~~~~~~~~~~~~~~ 一
~~~~~~~~~~~~~~~
雖然曾聽聞學術界對於螞蟻呼吸系統的說明,但是........經過我自己的實驗以及推論之後,總覺得事實似乎並不是如過去所聽聞的那樣,因此........我立刻想到小時後曾經因為想知道螞蟻溺水多久才會死掉的實驗,恰巧此實驗可以稍稍與螞蟻呼吸攀上一點關係,於是如今我又再一次的重新作此項實驗。
實驗內容概約如下:
1.我們將某些種類螞蟻 (巨型螞蟻) 的頭部壓入水中過約30分鐘至2小
時的時間後........確實會造成螞蟻出現看似缺氧般的癱軟無力而暈
死的狀態。
2.飼養巨型螞蟻發現有時牠們喝水時不慎趴上水盆上 (有海綿鋪底
蟻不會沉入 ),但是牠卻只是因為趴上水面就因此而造成溺斃的
現螞象,此現像偶有發生且長年來層出不窮。
3.另一實驗則是將螞蟻整隻別浸泡2小時、4小時、8小時、10小時、
12小時........依此類推直到24小時後再撈起以衛生紙吸乾水過6小
時至12小時後,大體型種類的螞蟻會在8小時後還有機會能夠救
回,但是超過8小時後救回的機率則明顯降低。而小體型的螞蟻
就猛了!居然可於水中浸泡超過24小時後仍能被一一救回,
那
些被救回的螞蟻能夠再次甦醒過來且安然無恙!
對於實驗結果我們歸類出幾個重點:
1.關於那些頭部被壓入水中過一段時間後就死亡的巨型螞蟻來說,
難不成牠們真的是靠頭部在作氧氣交換或呼吸嗎?要不就是喝水
喝太撐給活活撐死了嗎?
2.巨型螞蟻的呼吸系統是否在蟻體的下方?否則如何會僅僅趴在水
面就容易造成溺斃。
3.小體型的螞蟻整隻浸泡在水中24小時後再撈起還能存活,不過........
若將螞蟻泡水泡得更久的話........螞蟻就會死去,當然!原因有可
能是因為幾丁質外殼或關節薄膜被泡爛或因氧氣終究不足而死亡!
就
上述歸類出的重點相作比較來看:
1.是否可證明螞蟻的呼吸系統
(模式)可能不只有一種!?
2.是否越大體型的螞蟻在結構、狀態等各方面來說就越不耐水性?
3.雖然螞蟻的耗氧量很少,但越大體型的螞蟻耗氧量相對增加,因
此同樣泡水卻更容易溺斃。
~~~~~~~~~~~~~~~ 二 ~~~~~~~~~~~~~~~
我們
又做了一個試驗,我們踏實的將泡於水中已呈現昏迷狀態的小體型螞蟻身上所有的氣泡一一移除,在浸泡24小時、20小時、18小時、16小時後再取出........螞蟻卻是怎麼也救不回來了,關於這點我們倒是有個
大膽的推論:
1. 體型小的螞蟻,牠們的身體與六隻腳之間於水中容易夾到小氣
泡,這些小氣泡就存在於螞蟻的各個關節薄膜之間, 而螞蟻就
僅靠著這些小小氣泡中的氧氣在一定時間內賴以維持生命。
2.雖然螞蟻
在氧氣不夠充分時易造成昏迷,但是關節薄膜之間的
小氣泡卻能夠提供給螞蟻在昏迷後維生所需的微薄氧氣,因
此........螞蟻的氧氣交換功能是否就是從各個關節之間的薄膜來進
行的?
3.同樣是小體型的螞蟻但是卻不一定越小型就越耐命,因為當中還
關乎不同種類螞蟻的外殼質地與結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抗水性,
有的螞蟻就是容易被水泡爛,泡爛了也就沒救了。
~~~~~~~~~~~~~~~ 三 ~~~~~~~~~~~~~~~
另一點:關於過去所稱:螞蟻的呼吸是仰賴外界空氣的氧分子以
"滲透" 的方式使螞蟻獲得維生氧氣,在 "滲透" 這一名詞似乎也有點疑問。
螞蟻所需的氧氣據我們推測應該是藉由外界空氣中較高濃度的氧氣與螞蟻體內低濃度氧氣在進行氧氣濃度交換的模式,因濃度的差異性而產生的濃度置換現象,
此種現象正確的說法應該是 "擴散" 而非 "滲透"。據我所知"擴散"是指分子濃度高
的往分子濃度低的地方在作一種混合與置換的現象,對螞蟻來說則是空氣中擁有較高濃度的氧分子,螞蟻體內由於有在消耗氧氣因此氧氣濃度相對較低,在自然情況下
便會從空氣中的高密度的氧氣往低密度氧氣的蟻體以擴散的方式進入螞蟻體內
,於是便與螞蟻體內低濃度的氧氣與廢氣達成氣體交換而完成螞蟻獲得氧氣的方式,所以螞蟻呼吸的方式"滲透"是否改為 "擴散換氧"來形容
會來得比較貼切?
~~~~~~~~~~~~~~~ 四 ~~~~~~~~~~~~~~~
關於過去的資料指出 "
螞蟻必須仰賴足夠的風或氣流帶動氧氣才能夠容易被螞蟻吸收 " 一事,我們也作了個小小實驗,我們將螞蟻關在濕度充足但空間狹小且不透風的小容器之中,發現螞蟻
是能夠在其中存活數天有些甚至可達數週之久,由此是否可證明螞蟻的呼吸並不需藉由風或氣流帶動氧氣就能讓螞蟻達到氧氣交換的情況?
若是如此!那麼 " 需藉由風或氣流帶動氧氣 "一說可就被印證出並非如此囉!
另外,藉由上述實驗及心得來思考........氧氣進入
螞蟻體內的進入點應該不是透過螞蟻的體表,因為螞蟻的體表主要為幾丁質堅韌的外殼所構成
,該處堅韌又緊密且難以透氣,若要使氧氣自此處來交換排出廢氣獲得氧氣,這實在不是那麼容易的事,那麼氧氣應該是藉由何處擴散進入蟻體的呢?
又一個大膽的推論:我們從上述實驗狀態來作為解讀依據,我們認為應該是透過螞蟻身體各部位之間的薄膜(暫稱薄膜)及關節的薄膜處擴散進入的,該薄膜
質地較柔軟輕薄且看來確實具有透氣的功能。
~~~~~~~~~~~~~~~ 五 ~~~~~~~~~~~~~~~
由實驗印證可知:當入侵紅火蟻遇到大水時會將所有個體形成可漂流於水面的蟻體塔,過去的認知是.......蟻塔下方的螞蟻為了使群落續存而淹死,但是事實上牠們並不會因此而遭惡水淹死,等到大水退去後,沒有遭到掩埋的螞蟻們將
即有可能一隻隻甦醒過來並找尋自己的母巢再一一歸隊,由此可知用
" 水淹螞蟻 " 這一招來滅蟻真的是非常不可行的方法!
此方法還可能是造成螞蟻擴散及蔓延的最佳方法呢!
有許多過去我們所認知的事實也許未來有部份可能會一一被發覺並非如過去所知,尤其對於生物的解讀更是如此!
關於螞蟻的呼吸方式的說法講來也可能會有所改變!畢竟........科學家使用顯微解剖的對象是
"死屍" 而非
"活體",不說大家可能不會想到,死屍與活體有時在結構上可真的有可能出現不同之處,尤其在內部細微或貼合處的構造上更是如此,且極可能於活著時至死亡後出現非常大的變異而容易造成人的誤解及誤判,例如:解剖時可能只能見到外殼與內模式幾乎緊密相連的狀態,但是活著時其實內膜與外殼卻是互不相連而有其不為人知的作用再運作著,只不過在死去之後才會產生有殼膜相連的情況發生........。
對於我們的發表內容歡迎大家良性探討或顛覆,如發表知內容有錯誤還請不吝多多
給予指教!
-----------------------------------------------分隔線---------------------------------------------
•有興趣討論【本篇文章】的朋友們可以mail給我們【與我們聯絡】
螞蟻的家→http://www.ant-home.idv.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