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觀察山棘蟻:
(一) 山棘蟻學名:Polyrhachis
wolfi 原名:渥氏棘蟻
(二) 分類:動物界(Animalia)、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昆蟲綱(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蟻科
(Formicidae)、棘蟻屬(Polyrhachis)
(三)
特色:蟻后的體型0.8cm~1cm,工蟻的體型約從0.6cm~0.9cm,蟻后外型並不特別大。是一種台灣特
有的螞蟻。外型很像黑棘蟻,是黑棘蟻的放大壯碩版,但一般常見的黑棘蟻的蛹會有繭,而
山棘蟻沒有。山棘蟻身上有濃密的長絨毛,尾部有金屬環狀光澤,身體觸感硬如鎧甲。食物
大部分是以植物、蚜蟲的蜜露為主,生活於低海拔山區,不易找尋。雖然體型較大卻生性溫
馴,遇到危險多半選擇逃跑,也會以放開腳自由落體般掉落避敵,除非必要牠們才會以咬和
蟻酸作為攻擊武器(螞蟻的家)。
二、 觀察山棘蟻對離巢螞蟻的反應
(一) 山棘蟻離巢時間長短回巢後對缸內螞蟻影響:
螞蟻較少依賴聲音,且幾乎不用視覺,普遍以化學方式來從事溝通,估計一般螞蟻種類可以施放十
到二十種化學字彙或片語,包括吸引、聚集、警戒、辨識等。(螞蟻•螞蟻及螞蟻的費洛蒙信息交
流)一般來講螞蟻的費洛蒙的腺體分為分泌警戒費洛蒙的大顎腺、分泌毒性物質杜佛氏腺等。聽賣
螞蟻的老闆說:「把螞蟻隔離三天後,費洛蒙會消失,蟻窩內的螞蟻就不認得被隔離的螞蟻了。」
但這次實驗後,發現山棘蟻即使被隔離了三天,費洛蒙還未消失,同族群的山棘蟻不但會接受牠
們,還會幫忙清掉記號。這是因為同一族群的螞蟻會有互相清潔身體的社交行為(螞蟻•螞蟻),
之後我想再隔離更長的時間,看看是否會被拒絕。
(二) 山棘蟻離巢接觸物質回巢後缸內螞蟻影響:
為了測試螞蟻身上的氣味是否會跟著接觸的食物、所處的環境而有所改變。第一次做實驗時,將螞
蟻放入氣味中整整一天,但螞蟻通常會因為味道過濃而死掉,第二次改將螞蟻分別放在不同盒子,
隔離23小時,接觸不同物質1小時,再放回飼養缸中。沒放氣味的和放蔥的都還活著,但和死山棘蟻
接觸過的山棘蟻放回山棘蟻窩,和一隻山棘蟻溝通。和大蒜待過的山棘蟻回巢後,仍可被窩內螞蟻
接受,但是行動變遲緩。與八角和酒精待過的山棘蟻放回山棘蟻窩後,雖被接受,但一段時間後螞
蟻會死亡,八角可能是因為有植物性的毒素—黃樟素,而酒精具揮發性,可能造成螞蟻神經系統受
到傷害而死亡,且之後的螞蟻接觸到死螞蟻的屍體之後,也會發生螞蟻抽蓄而死,可能是死螞蟻還
會殘留酒精吧!所以酒精可能可以做為防制螞蟻族群擴大的工具。
三、 不同種類螞蟻對山棘蟻的影響:
螞蟻是群居動物,會將自己的地盤嚴密保護,工蟻會兇狠的攻擊入侵的各種生物。所以才設計了不
同種類螞蟻入侵蟻窩。
(一) 依賴視覺:
山棘蟻會對黑頭慌蟻、狂蟻等非常小的螞蟻不理睬,並無立即攻擊行動,可能是太小,而且跑得太
快,沒察覺到。所以山棘蟻辨識敵我也會利用視覺。山棘蟻遇見臭巨山蟻會趕緊逃跑。但山棘蟻就
較不會被行動遲緩的特化擬大頭兵蟻嚇跑。而黑棘蟻和山棘蟻的體型、長相較相似,所以在缸中遊
蕩時,山棘蟻也會誤認黑棘蟻是牠們的同伴,發現不是時,馬上就打起架來,因為黑棘蟻的力量比
山棘蟻大,而且又比較凶悍,結果總是山棘蟻死亡。
(二) 費洛蒙:
因為蟻窩內的山棘蟻不多,原來想買山棘蟻補充,雖然長得沒什麼兩樣,但可能因為費洛蒙的味道
差很多,山棘蟻會威嚇他窩的山棘蟻,只好作罷,所以費洛蒙大概也在敵我分辨佔了非常大的部
分。
(三) 各種階級攻擊性:
一般傳統的觀念中,工蟻是負責食物採集,攻擊外來螞蟻;兵蟻則是只有攻擊的能力;蟻后是負責
產卵;而處女蟻后和雄蟻則是交配,產生下一個蟻群。但放進特化擬大頭兵蟻時,我發現處女蟻后
比工蟻兇得多,且警覺性強,牠很早就發現特化擬大頭兵蟻,跑去鉗住特化擬大頭兵蟻的觸角,而
特化擬大頭兵蟻在極為不舒服的狀況下,就把處女蟻后攔腰斬斷,後來特化擬大頭兵蟻不知為何入
侵蟻巢,其他工蟻才會去攻擊牠。
(四) 攻擊方式:
當臭巨山蟻咬住山棘蟻,山棘蟻便跟臭巨山蟻扭打在一起,我發覺山棘蟻的戰術,有時是單挑,而
非像入侵紅火蟻一樣集體出戰,當一隻山棘蟻和臭巨山蟻打架時,其他螞蟻都沒有幫忙,直到臭巨
山蟻快死亡時,才去拉扯臭巨山蟻的腳。另外,山棘蟻跟臭巨山蟻打架時,我也發覺山棘蟻會把自
己最不易受傷的地方——腹部推向敵蟻的顎,身體蜷曲著,並且用牠的顎咬著對方的觸角或六隻腳
不放,這也是一種山棘蟻的一種特殊的打架方式。而有一次處女蟻后還趁特化擬大頭兵蟻在喝水
時,壓住特化擬大頭兵蟻的頭,企圖把特化擬大頭兵蟻淹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