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老街的過去與現在
撰文 侯修煒
前言
新民老街在一般桃園在地人的認知上,大多只瞭解『新民老街那就是過去的新民市場,新民市場所在地則是位於新民老街的西段整條街,而新民老街的落沒是因為南門市場的興起及中正路、中山路的道路拓寬、商店增加........等等的種種原因而造成新民市場人潮的流失。』
實際上........並非如此單純的喔,經過古蹟導覽員對老街的詢訪之後方才得知這其中大有文章,而且若沒有耆老說出來還真會讓後人誤以為真是上述情形。
正傳--------請跟著我們一起來到民國65年
撰文 侯修煒
民國65年7月之前是新民老街的全盛時期,由於地處新民市場旁又位於西段文廟、東段武廟、中間還有景福宮(過去桃園的城鎮最中心)的關係,在這三大廟的加持之下當然加分不少,不過........最重要的人潮及金主來源則是位於西段那端位於現今文昌公園旁的眷村榮民,以及拜當時的公家單位及公家單位的員工宿舍的公務員及其家屬所賜
( 由於當時的榮民及公務人員擁有較好的消費能力
),於是新民街在平日就已經非常熱鬧了,每到逢年過節人潮之多就連往來新民街徒步的人都會走到塞住,這樣的盛況就更不在話下!當時還有許多店面更於店門口搭起棚架以增加販售面積或租出之用。
新民老街的新民市場其實並非整條新民街西段,而是位於新民老街西段靠文昌廟方向的左手邊,也就是現今圖書館於新民街的轉角處,市場範圍將近直至現今的新民立體停車場,而整個新民市場過去的所在位置可以說就是目前現今的圖書館館址的所在地。而當時新民街西段則是靠著新民市場的人潮在做生意,新民街東段在過去新民市場熱鬧之時與西段的人潮比較起來就明顯少了許多,因此........西段人潮較多則店家多以民生物資買賣為主,比如:
各式飲食、布店、米店、五金雜貨、鍋碗瓢盆,馬路邊則有攤販販售食物類、小物品;東段則以貿易、批發商及部份零售商為主。
民國65年開始,公家機關辦公處及公務員公宿舍、眷村一一遷移,導致高消費族群消失,雖然失去了最大宗的人潮來消費,但新民市場仍還能繼續維持下去,而此時的南門市場早已完成卻沒有很多客人去購物。
民國65年7月的某一天早上依目擊者
廖先生(目前仍於新民街開店販售碗盤) 表示:
當天早上十點多時,新民市場約於新民街
號前 ( 約於現今圖書館於新民街轉角處 ) 的某一販售熟食的攤位突然起火燃燒
,由於屋頂為木製隔板因此火勢漫延很快,在燃燒不久後隨即聽到室內疑似瓦斯爆炸般的轟然巨響,當天早上新民市場付之一炬,事後由於該地點規劃上是商業區不得設置市場,因此新民市場無法再重新整建,但是為了使長年在此做生意的人們暫時有地方做生意,所以僅能搭建簡單的棚子作為臨時市場,之後政府依計劃整建而拆除了臨時市場,新民市場因此終告落幕。此後........南門市場開始有人潮湧進消費,漸漸取代新民市場成為桃園市最熱鬧的市場之一。
新民市場遭到祝融並拆除後新民老街因此失去了光環,繁榮街景頓時冷清,加上中山路拓寬、中正路商家逐漸增加、新民街店面街景也未再整建更新,相形之下之下新民街開始暗淡無光、人潮不再,這時已是民國66年至67年。
到了民國96年,適逢桃園縣朱立倫縣長在位,縣政府為了貫徹執行的路暢政策,為落實享受到走在街上不受車輛干擾、受尊重的行走空間,進而可以吸引更多人聚集,讓他們認同行人為大的概念,為推展觀光也期盼挽回老街過去的光景,桃園縣政府向中央爭取經費1630萬元,並編列670萬元挹注,總計2300萬元整建新民老街,遂於民國96年11月正式開工。
新民老街行人徒步街於民國98年2月2日竣工,行人徒步街東西兩側中正路入口處裝飾意象
( 看似半邊鐵門
) 各為紅、黃兩色,蘊涵著「開門請進、歡迎光臨」含意,街景則採用木質雨庇、花崗岩鋪面、精緻的高燈與燈箱,在百年古厝的呼應下,讓新民老街在傳統建築語彙的街道景觀中,踩著與時並進的流行步調。
經過新民老街行人徒步街的整建工程後,現在來到老街時會有截然不同的景致,尤其適合全家人一齊來逛逛,到了晚上更適合情侶來此享受芬圍光景、約會壓馬路,另外新民街西側也是文人雅士的聚集處〝圖書館〞,館前還是歷史悠久佔地1.4公頃的文昌公園,公園內設有:兒童遊戲區、大草坪、景觀涼亭三處、林蔭休閒區、噴泉瀑布親水區、表演廣場、公廁........等等,更可讓逛完街的您作為歇息放鬆的好地方。
地點
新民老街非常好找,就在火車站前直走約500公尺
,位於桃園市大廟(景福宮)前。
地圖
點選地圖可看全圖↓
|